第(1/3)页 (万字大章,文艺汇演完结,养这段剧情的朋友可以看一波了) 像舞蹈社、初三的乐队这种本来就有表演经验的,高压的环境下反而能有更好的状态,更投入、更专注,取得比平时表演更好的效果。 但初一这边……本就缺乏登台经验的,一上来就是这种规格的舞台,没紧张到说不出话就不错了。 这要是能正常推进也罢了,但凡中间稍微出点小问题,都会演变成灾难性的演出事故。 首个登台的初一节目,就是戏剧表演《木兰辞》。 结果才一上来,负责旁白的女同学因为太紧张,“唧唧复唧唧”五个字破了三次音,虚空纺织的木兰同学就没绷住,直接笑场。 后边别提多乱了,旁白压着哭声在念,担心自己笑场被责怪的木兰同学一直心不在焉,那边扮演军官的又忘词了成了一尊雕像…… 台下压抑不住的笑声一波接着一波,最终在临时救场的学生会副主席带领下,大家把戏剧演成了诗朗诵,终于是完成了节目。 好在对于初中表演,台下的大佬们非常宽容,他们本来就没想着今天能有多高质量的节目,这是以成绩闻名的新北一中,真比节目质量肯定没有实验中学来得强。 由于戏剧的糟糕表现,后续登场的节目压力一个赛一个的大,初一节目接连翻车。 除了一個本来也没啥看头的钢琴独奏中规中矩完成,剩下的流行曲弹唱跑调了,现场书法有一个哥们写崩了不敢拿起来直接变身石像,带头念正经诗朗诵的兄弟直接漏了两句…… 台下的领导们也开始了闲聊,台上表演的孩子们还以为领导都在议论批评他们了——陶老师也是这么以为的,她的职业假笑维持得很辛苦。 但其实,给他们一百次机会,他们也猜不到领导们在聊什么。 梳着油亮背头,戴着金丝眼镜的王培华歪着头,越过文化局李副局长问了谭力一句:“听说这次晚棠的女儿也参加你们的节目了?” 酷似弥勒佛的谭校看了一眼荣西中学副校长关强禄,头发花白的副校长笑着点点头。 “老关,她女儿不是你们学校的吗,怎么不参加你们的节目,跑来给老谭捧场了?” 谭校笑道,“王局,这是暗示老关关照关照?” 王培华笑着摇摇头,“人哪用得着咱们关照。” “还念着人家呢?”谭校小声说了句。 很是瘦削的李副局也笑了。 “老谭,你这话犯错误了啊。”王局佯怒,“晚棠当年是咱们这批人里,出了名的才女,正值青春,你问问老李是不是动心过。” “诶,王局,你这就不地道了。” 谭校笑道,“才貌双全,远近闻名。” “最后还是折服于金钱。”李副局念叨一句。 王培华摆手,“人确实厉害,年轻有为,敢想敢做,背景又强。老李,还怨着呢?” “怨啥,咱这是怀念青春呐,多少年前的事了。” “老谭,”王局又换了话题,“我听说这女孩,很有晚棠的气质,个性得很。你说的那个李颜是有点能耐啊。” “那可不只是有点能耐这么简单,”谭校脸上挂着自豪的笑容,“他能在新北一中,咱俩都算是走运了。” 几位领导提到的两位主角,此刻终于在后台见了面。 看到荣西中学舞蹈队进入后台,还在准备登场的同学一脸懵逼。 怎么舞蹈队演完了又走一圈? 但是很快他们意识到自己错了,因为这波人更好看些。 新北舞蹈社:你礼貌吗? 这八位少女还裹着白色的校服外套,里边是表演穿的古风长裙,七个橙红色,一个宝蓝色。 个个画着精致的淡妆,头上戴着凤钗玉簪道具,跟古代大户人家的闺女一样。 最惊艳的就是宝蓝裙子的韦韵之,本来长相就是贵气的,发饰虽然没有其他人精致复杂,却在她的气质映衬下更显贵气——她相比另外七位少女,更像是出逃的公主。 这就叫艳压。 连林筝墨眼睛都忍不住一直停在韦韵之脸上,遑论在场其他人,男生们不管聊天的假装看表演的紧张到瑟瑟发抖的,眼睛全都看直了。 “这就是女儿国国王啊……”李颜自言自语一句。 林恒疑惑道,“谁?哪个?” “光顾着看猴子了是吧。” “紧张吗?”韦韵之似乎不知道自己现在有多耀眼,直接就凑近了李颜。 这张精致的脸与闪烁的耳坠把李颜晃得有点紧张。 “伱高了点?” 韦韵之没想到会是这个回应,抬起脚跟看了一眼,“我确实高了两公分,不过也踩着高底鞋子。” “你们合唱团咧?不是一起来?” “他们人多,很快就到了。你不要问这些不重要的问题。” “什么算重要的问题?” “你紧张吗?” “不紧张。”李颜笑。 特么死鸭子嘴硬。 由于前边几个节目的连环出糗,观众席的气氛变得异常活跃,导致后续登场的初三相声组合也紧张忘词,成为了这个表演最好笑的包袱。 随着表演逐渐进入尾声,来自实验中学的朗诵队跟荣西中学的合唱团也都在后台准备,陶老师紧绷的心总算放松了些。 中间就当全是些开胃小菜,希望后边三个节目能把晚会的基本盘保住。 “接下来有请,来自新北实验中学的同学为我们带来,情景诗朗诵《孔雀东南飞》。” “哟,乐府诗双璧,咱们那个《木兰辞》成喜剧小品了,要是人家演得很好,谭校脸色怕是不太好看啊。”林恒说道。 “还有我们。”李颜回答得很理所当然。 实验中学不愧是主打一个“素质教育”,同样是没有什么道具,这情景诗朗诵的演绎成分比“戏剧木兰辞”高了不是一点半点。 饱含情感的演出,字正腔圆的朗诵,熟练的走位……这是一个完成度很高的作品,本身其实没有太多惊艳的地方,但在前边的翻车表演衬托下,这节目可以说是洗眼也不为过。 一下就把现场拉回了“看演出”的气氛。 合唱团也登了场,他们表现如何,林恒兄妹俩就完全不知道了,他们紧张地调整着呼吸,抖腿抖得忘乎所以。 李颜倒是还在跟韦韵之聊合唱团,他感觉合唱团对韦韵之似乎有些客气。 韦韵之表示因为合唱团本来希望舞蹈队能配合他们演出,结果却来了李颜这。 是啊,所以为什么他们不爽却还是很客气呢? 不过这不是现在该考虑的问题了,荣西舞蹈队的少女们脱去校服外套,拿起小团扇,就像从古代穿越回来一般。 韦韵之一席蓝裙,腰肢纤细,骨架优越,身姿……全然不似初二女孩。 “我老早就想说了,咱们就这么穿着校服,好素哦。”到了这会儿,林恒反倒是放松了些。 “校服是对的,我有想法在。”李颜直勾勾看着舞台,合唱团正从另一边退场。 “老颜,说真的,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咱们这节目,到底会是什么样。” 就跟写书没大纲现编的作者一样,只比读者早两小时知道剧情。 “我也不知道。”李颜笑了笑,“而且我们背对着她们,我们甚至没有观众知道的早。” 还不如没写大纲的作者呢。 “颜,”林恒脸上露出了兴奋且自信的笑容,“这可真是,太有意思了。” “韵之,你们等音乐,”李颜对着另一边后台的工作人员举起了手,突然放下,“走,布置去。” 陶老师站在舞台正中央,总结着荣西跟实验两个学校的精彩表演,为李颜这个节目的准备争取一些过渡时间。 其实没有必要,当大家看到被缓缓推出的门楼装饰,看着从天而降的花灯,看着轮流推出来悬挂在架子上的书法作品……他们内心的期待就已经被彻底点燃了。 这排场,连台下的领导们都来了兴趣。 “压轴啊?”王局看了一眼谭校。 “希望能压得住。”谭校微微点头。 电钢琴、古筝、手鼓快速落位,恰好陶老师介绍到了最关键的地方: “这首歌由新北一中初一实验一班学生作曲编曲并现场奏唱,还有荣西中学舞蹈队的友情合作……” 话到此处,领导们眼前一亮,观众们发出小小惊呼——虽然新北一中的学生大多知道这首歌原创,但很多还是首次知道荣西中学舞蹈队也加入表演。 陶老师逐渐让开了位置,李颜已经站在了舞台中间。 妈的,礼堂坐满了人的时候,还真是……很有压力啊。 但是,这群人的视线都将集中在我身上。 太棒了。 他看了杨成章一眼,然后看到杨成章朝他挥了挥手。 哇,这位大佬居然还记得只有一面之缘的自己?李颜也挥了挥手回应。 杨成章露出开心的表情,收回了手。 一次默契而简单的身份确认。 不过看在领导们眼里就很莫名其妙了,王局都没忍住问了句:“杨主席,您还认识这个孩子?” “认识。”杨成章眼睛没有离开过舞台。 “接下来让我们欣赏歌曲表演《青玉案·元夕》!”陶老师说完就躲到了后台。 她其实也好紧张。 李颜闭上了眼,过了两秒睁开,对着技术控制台点了点头,一声低沉的鼓声从音箱传出。 清脆的筝声响起,独奏了一小段,李颜手掌翻飞,敲击起了手鼓。 大家的思绪就如振翅而飞的鸟儿,穿行到了花灯悬挂着的街巷。 伴随着前奏结束,背景音乐响起摇铃声,从舞台面向观众的左侧,一个身着宝蓝色长裙的少女轻轻掀开架起的纸张,犹如掀起门帘。 看到大家“哇哦”的表情,李颜知道韦韵之登场了。 林恒按下琴键,李颜凑近话筒: 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……” 二人和声,“宝马雕车香满路。” 何等清朗的少年音! 在空旷的大礼堂,和声的效果格外明显,观众的专注度被提升到了本场文艺汇演截至目前的最高峰。 随着歌声飘扬而出,蓝衣少女步步生莲,踏着优雅的步子,手执团扇,脸上是动人的微笑,转着圈从门楼那边掠过。 “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” 林恒接过唱词,伴着跳动的手指与琴键,咬着欢快的腔调。 李颜左手拍着手鼓,右手从腰间绑带抽出笛子,这动作他练了很多次,有了足够的熟练度,看起来就很是潇洒。 昂扬的笛声一下就把大家的情绪吊了上去,林筝墨也再度舞动手指,用快节奏的古筝进一步带起喧嚣的赏灯气氛。 蓝衣少女踩着灵巧的步伐,轻快地从三人眼前经过,隔着笛声,跟李颜对视一眼。 李颜承认刚刚的颤音并非有意的技巧。 与此同时,七位橙红长裙的少女们,团扇捂嘴,姿态各异,自悬挂的书法后鱼贯而出,姿态曼妙,动作俏皮。 似是交流着什么,分明一句话没说,却在笛声与筝声中好似热闹非凡,又踩着整齐的步子,在门楼旁流连忘返。 李颜收起笛子,林筝墨补了一段短促的扫弦。 “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” 韦韵之笑着挥动衣袖,衣袂飘飘,悄然躲进了书法纸堆之中去。 隐隐约约,摇曳生姿。 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 又是一句和声,但相较之前,李颜的声音变得很轻,如梦幻泡影。 恰似时隐时现的蓝衣少女。 又是一段间奏,林恒的电钢琴也加入了,背景音乐多了一小段弦乐,此前欢愉的气氛被顶到了高峰,随着李颜一声笛音婉转,又复归冷静。 “东风夜放花千树……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