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时候“16岁”的离谱buff才会在大佬们心里生效。 一个很年轻的会赚钱的人,很厉害。 一个很年轻的会搞研究的人,也很厉害。 但一个很年轻的又会赚钱又会搞研究的人,那就不是1+1=2的那种厉害,而是要远远大于2。 这说明李颜既拥有人类前沿的智慧,又有足够的能力与想法将其实用化。 什么概念? 很多科研大佬在自己的领域深耕,钻研出了许多成果,但“怎么用”基本没说法,价值需要后置开发。 而负责实际应用的团队,往往又缺乏足够的科研能力,做东西擅长,突破自己就没说法了。 这本来就是两个不太一样的技能树,理论研究的天天想着怎么应用那也很难研究出什么成果。 对国家来说,一个能用自己强大理论科研能力点科技树的人,价值是最大的。 而这种人,极度稀有。 能在理论研究上搞出点一二三四的,无一例外都是天才。 天才往往追求的是一些很高层次的东西,他们探寻自己心中的疑问,叩问宇宙中的未知,所追求的自我实现层级高得惊人。 已经可以称为求道者。 曾经,有一批满怀赤子之心的伟大学者,在特殊时期的条件下将个人的道转变为国家的道,用一个个研究成果武装华夏,成为了华夏儿女必须铭记的名字。 但也有一些声音发出疑问: 如果当初是太平盛世,以他们的才华,是否能取得更惊人的科研成果? 甚至直接带领全人类更进一步。 毕竟彼时他们个人的道,也是全人类的道。 由此可见,一个能在理论研究领域取得成绩的天才,同时拥有把知识应用起来的能力与意愿,是何等可贵。 李颜就是,而且他才16岁。 这些东西他确实没怎么想过,所以才会在汪紫告知有三位上京来的“客人”时面露疑惑。 “华夏科学院?” “是的,都是百科上能找到的人。” “你用百科检验啊。”李颜哭笑不得。 “实在是有点奇怪……他们在会议室等您,您看?” “我过去吧。” 汪紫推开会议室门,三个白衬衫引入眼帘。 一个中年大背头,一个有点秃顶的小老头,一个气质端庄的卷发女性。 三人见李颜进来,都露出了笑容。 这气场,一下整得跟未来科技是他们主场似的,李颜反倒像是来面试的了…… “李颜你好,突然到访,还容我们自我介绍一下,”那个大背头站起身,声音爽朗,“最靠左边的是华夏科学院的副秘书长杨晓萍女士,中间是华夏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副院长王定元教授,我是华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周敬民。” 哦豁? 听起来挺大阵仗的样子? “王院士,杨秘书长,周主任,你们好。” 汪紫拉开椅子,李颜坐在主位,然后示意她先离场。 气场还是要拿回来的,怎么说这也是老子主场。 经过一番寒暄跟简单交涉,李颜搞明白了这三人的来意。 竟然是因为追墙博弈的论文。 “就因为追墙博弈最优解?” 李颜发誓他真不是想装逼,这话发自真心。 周敬民哈哈大笑,兴奋地扶了一下眼镜,“意思是,你还有更厉害的成果?” “那倒没有。”李颜摆摆手。 王定元教授说话前总是需要先匝巴两下嘴,“小李颜意思,应该是这个成果还不够让我们兴师动众。” “王教授对华夏数学研究史如数家珍,自然知道我这个成果的含金量。”李颜笑道。 “也别妄自菲薄,国外在这方面研究开展得比我们早比我们全面,被你先一步解出来,还直接提出了应用的办法,很了不起。”王院士点头。 “刚刚我听杨秘书长的说法,您几位,是希望我去华科院……交流学习?” “对。”杨晓萍声音很好听,就是太官方了,惜字如金。 送上门的好事。 这学习资源可太离谱了。 里边可全是院士还有院士预备役,去交流学习岂不是跟各个研究领域的大拿谈笑风生? 第(2/3)页